跳到主要内容

Prompt.ly:用游戏化方式学会与 AI 对话

概览

Prompt.ly 是一款专为提升 AI 素养而设计的教育类游戏,教用户如何为生成式图像 AI 编写有效的提示词(prompt)。灵感来自 Wordle 和 Semantle,玩家每天挑战 AI 生成图像,尝试通过判断四个元素——风格(style)、主题(subject)、场景(setting)、氛围(mood)——猜出原始提示词。每次提交后都会获得语义相似度评分与即时反馈,鼓励玩家在反复尝试中拓展词汇、强化理解。

目标用户

面向对生成式 AI 感兴趣的高中生与大学生,他们希望更高效地使用新技术,并提升与 AI 工具之间的沟通能力。这类用户通常是 prompt 工程的初学者,更适合在引导式、趣味性的环境中学习。

学习痛点

随着生成式 AI 工具在教育和职场中的普及,学生被期望能有效使用这些工具,但多数人缺乏精确构建 prompt 的能力,导致输出质量低、创造力受限、思考深度不足。Prompt.ly 通过将 prompt 编写转化为一场基于反馈的猜图游戏,有效弥补这一技能缺口。

项目中的设计思维流程

Empathize | 共情

项目伊始,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深入思考人们在使用生成式 AI 时真正遇到的困难。很快我们就意识到一个显著的"使用落差"——身边很多同龄人对 ChatGPT 或 DALL·E 充满兴趣,却不知道如何下出有意义的 prompt。他们往往随便输一句话,AI 给出个模糊结果,他们也就接受了。这种"糊里糊涂用 AI"的状态让我觉得非常可惜。于是我们决定聚焦在高中生和大学生身上——他们是最有可能接触并需要使用这类工具的人群,但却很少有人真正被教过怎么用。我们开始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、动机和阻力,发现大家的共通点是:“好奇心有了,但方法感不足”。这也成为我们设计解决方案的出发点——我们希望让 prompt 编写变得不只是"可学",而是"好玩"和"愿意学"。

Define | 聚焦问题

在与团队成员讨论和反思观察结果后,我们将核心问题定义得非常清晰:生成式 AI 在校园和职场中迅速普及,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如何高效地与它互动。这不是因为不愿意学,而是没人教过"怎么做"。我们意识到,如果能帮助人们掌握更清晰、有结构的提示词构建能力,他们就能获得更有深度、更有创意、更精准的 AI 输出。而这,才是真正能激发人与 AI 协作潜力的第一步。

于是,我们的问题陈述就明确成了:

“我们如何设计一个工具,能通过动手实践,帮助年轻人提升 AI 素养与提示词构建能力?”

Ideate | 概念设想

问题明确之后,我们开始头脑风暴可能的解决方案。其中一位组员提到了 Wordle 和 Semantle——这些语言类小游戏之所以受欢迎,是因为它们把"语言逻辑"变成了一个轻松有趣的挑战。那一刻我们灵光一现:能不能也做一个和生成式 AI 结合的语言挑战游戏?

不是瞎猜,而是真正学习如何描述一幅画,让用户在猜图像提示词的过程中掌握 prompt 编写的底层逻辑。我们希望它既有竞争感,也真正有教育价值。

我们最终设定了四个关键元素:风格(Style)、主题(Subject)、场景(Setting)、氛围(Mood),每次猜测后系统都会给出语义相似度反馈,引导玩家逐步优化提示词。这样一来,Prompt.ly 不只是一个游戏,而是一个在"玩"中学、“改"中提升的提示词训练场。

img

img

img

这是我们初步构思阶段绘制的手绘草图,用于快速探索游戏界面的基本结构与核心交互流程,帮助团队对功能布局与用户路径形成初步共识。

Prototype | 原型设计

接下来我们进入原型搭建阶段。我们梳理了完整的用户路径,从用户登录、进入每日图像挑战、提交提示词,到接收反馈并查看排行榜排名。

在 Figma 中,我们制作了所有关键界面:包括新手引导弹窗、图像展示页、输入框以及带有语义相似度评分的反馈系统。我还参与了提示词示例和 AI 反馈语的编写,展示玩家如何从模糊猜测逐步优化成精准表达。

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幕,是看到我们设计的进度条会根据四个元素(风格、主题、场景、氛围)给出反馈——整个体验既清晰又有成就感。

Test | 用户测试

📎 点击查看用户调研问卷

我们知道,有原型还远远不够——必须测试。于是我们进行了卡片分类和同伴测试。我们引导用户逐步体验原型,并鼓励他们一边操作一边说出想法。

测试中发现了一些亮点,比如极简设计和目标明确性得到了用户肯定。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,比如有用户没发现反馈区是可交互的,有人对"风格"或"氛围"这类概念感到模糊。

这些微妙的停顿和疑问,反而给了我们最真实的设计反馈,我们一一记录下来,为后续优化提供了方向。

img

Iterate | 产品迭代

测试结束后,我们开始逐项调整。我们把反馈区挪到了更显眼的位置,新增了更清晰的"怎么玩"指南,同时重新组织菜单结构,减少信息杂乱。

我们还加入了激励机制,比如徽章系统和"连续打卡"日历,鼓励用户长期练习。甚至还考虑加入一个"高阶模式”,让用户从零开始写完整提示词。

每一次迭代都让 Prompt.ly 更进一步——不只是好用,而是真正有趣、有教育意义的游戏,能让人学会如何更好地与语言、创意和 AI 合作。